2021年10月18日下午,哲学院博士论坛第275讲在蒲河校区机关楼113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主讲人是我院新引进的蒋爽博士,主讲的题目是:“圣王与圣师——《公羊》与《左传》中的孔子形象差异”。本次论坛由哲学院副院长叔贵峰教授主持,哲学院吕梁山教授、王国坛教授、王雅教授等12位老师以及近60名本、硕、博士学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始,叔贵峰教授向参会人员隆重介绍了蒋爽博士。蒋爽博士本、硕、博士均就读于复旦大学,其硕士和博士阶段一直从事《公羊传》的文本和学理研究。在本次博士论坛中,蒋爽博士就“圣王与圣师”之间的差异,引经据典地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两幅孔子的“面孔”。第一,从孔子所在的历史背景入手,延伸到古今文经学家的争论点。通过对古今文经学之间区别的阐述,分别得出了古今文视域中不同的孔子。二者虽皆尊孔子,但对孔子身份的定位不同。廖平认为,今文经重孔子,古文经重周公。第二,介绍了“作为历史参与者的孔子”。蒋爽博士通过《公羊》《左传》两书中的差异得出,《左传》认为孔子是以谋勇辅助君主的能臣,而《公羊传》则认为孔子是以德行感化他人的圣者。第三,讲解了“作《春秋》的孔子”。学界基本认为《公羊》以孔子为圣王,以《春秋》为圣王所立之法,而《左传》则更推崇周公,认为孔子传周公之法。最后,蒋博士介绍了“孔子与西狩获麟”。麟作为瑞兽在《诗经》的《麟之》篇、《论语子罕》均有介绍。从两书中对孔子西狩获麟的种种描述,可看出《公羊》认为麟是孔子受命之符;《左传》认为麟出而无应。
蒋爽博士以《公羊》《左传》的差异为切入点,指出了古今文经学家对孔子身份的不同定位,并最终指向了中国传统中对天命、对德位问题的讨论。讲座结束后,在学生提问环节中,蒋博士就“孔子作为圣师的一面是从何处体现的”等几个具体理论问题进行了回应。在教师点评环节,老师们在一致给予他高度评价的同时,也分别就“麟的象征意义”“不同著作中孔子对麟的不同对待”等学理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论坛最后,叔贵峰教授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并祝贺蒋博士入职以来的第一场学术报告取得圆满成功。通过本次论坛的举行,同学们普遍觉得受益匪浅,也深深地为蒋爽博士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本次论坛在老师和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哲学院
2021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