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5-06-06浏览次数:

一、研究中心简介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是辽宁省教育厅于2009年设立的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单位为辽宁大学哲学院。哲学院现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哲学专业为教育部本科特色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目前辽宁省唯一一家哲学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单位。本中心现有27名专任研究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5人,教授、副教授14人。中心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哲学基础理论,近10年来,中心积极整合和发挥研究力量,大力推进哲学基础理论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支撑辽宁大学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科研平台。

二、研究中心定位

(一)战略定位

1.推动本中心发展为我国重要的学术力量

本中心核心依托辽宁大学哲学院,其研究人员涵盖了哲学院全部师资力量及学校其他学院从事哲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因此,本中心科研发展的潜力集中体现着辽宁大学哲学学科成长现实与未来。辽宁大学哲学学科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这是本中心学术实力的体现。目前,全国有此学科设置的高校共有50余所,辽宁省仅有3所(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从具有独立的哲学学院看来,省内其他两所高校的哲学学科是设置在人文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下,没有成立哲学学院。另外,该两所高校属于理工类高校,其哲学学科特色是科学技术哲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并不能成为它们的学科优势。人文学科一直是辽宁大学的传统优势。哲学学科从1958年开始一直从事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涌现出张境玄、王维诚等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哲学家,在应用哲学、美学、形而上学等具有深厚的积淀,提出了一系列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的哲学观点。本中心不仅产出了大量哲学基础理论的优秀科研成果,而且辽宁大学哲学专业培养出的各层次人才也以具有扎实的哲学基础理论见长。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提出的时代新命题。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辽宁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积极贯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东方哲学作为本学科未来发展的特色方向。我们在深入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将其研究领域扩充至东亚、东南亚、俄罗斯和印度,从而建构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不仅会更加坚定中华传统哲学的文化自信,而且会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2009年,辽宁省教育厅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设置在辽宁大学哲学院,意在通过该研究中心的平台建设与良好运转,充分发挥它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上的优势与特长,成为彰显我国哲学学科布局在辽宁省的“学术品牌”。

2.助力辽宁大学哲学本科专业成为国家一流专业

教育部从2020年至2023年对全国各高校哲学本科专业进行三轮国家一流专业评审,现已全部结束。目前全国只有40所高校的哲学专业通过评审,辽宁大学哲学专业于2022年1月通过第二轮评审,是辽宁省唯一一家哲学本科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单位。评审过程中,专家们一致认可辽宁大学哲学学科具有独立的学院设置,而且长期致力于哲学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本中心的科研一直助力于哲学院的专业发展,其研究成果有效转化到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中。随着电子科技在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本中心最新研究成果会以模拟仿真、微专业等方式充实到本科教学中,会更加有力促进辽宁大学哲学专业按照国家一流的建设标准快速发展。

3.致力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辽宁社会实践

辽宁省高校科研平台优化重组总体目标在于通过促进高校科研能力和服务振兴发展能力,切实将我省高校科教、人才、创新资源转为发展优势,推动高校以更高水平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辽宁实践。哲学学科的时代使命是要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内涵建设,深入研究并提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理念,满足辽宁人民日益提升的现代化精神需要。本中心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长期关注中、西、马的现代性哲学基础思想和基本理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意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等重大现实问题。本研究中心服务于辽宁的核心任务是:以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为依托,努力为辽宁省民生实事提供现代化理念的智力支持;以辽宁省民族宗教委员会为依托,为促进辽宁宗教中国化开展业务素养培训、职业能力提升以及教义经典研究等工作,大力推进辽宁省坚持宗教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全面现代化。

进入到新时代,本中心要充分发挥服务辽宁社会的实践功能,深入考察辽宁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向往,提供带动人民精神发展的现代性理念,充分展现哲学基础理论推动辽宁人民精神内涵发展的不可替代作用。

(二)重点任务

1.东方哲学学科的特色培育是现阶段的主攻研究方向

西方哲学在我国哲学发展中具有显学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流也根植于西方哲学之中,中国哲学同样也要在西方哲学的尺度下评判和捍卫自己哲学的“合法性”。为了摆脱这种“西强东弱”的哲学观念,与西方哲学相对应的东方哲学近些年来备受世界哲学同仁的关注。学界普遍认为,东方哲学包含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的儒学圈等,只有提炼这些哲学的研究范式,才会形成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长期共存,进而让东方、西方共同构成世界哲学的全体性。迎合哲学发展的这一国际化趋势,本中心将东方哲学作为未来阶段的重点研究方向,原因有三:一是东方哲学是辽宁大学哲学专业的传统优势,特别是对日本哲学研究具有传统的研究优势,全面继承和发扬光大是我们的己任;二是中心现有的研究人员中,从事东方哲学教学研究的人数最多,是科研能力强、学术思想成熟、梯队结构合理的一支队伍,能够完全推动东方哲学的快速发展;三是辽宁大学的地缘优势,辽宁距离日、韩较近,这两个国家的学界中有大量学者从事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我们与他们在学术上保持长期互动,更需要将这些学术资源进行学理凝聚和融合,形成以辽宁大学为中心的“东方哲学”研究品牌。

2.形成以科研成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格局

哲学是辽宁大学的品牌优势学科,一直保持着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高质量同步推进的发展格局,更塑造了以最新研究成果促学育人的优良传统,这使辽宁大学培育的哲学学子具有探索学术前沿问题的优秀科研品格,当前活跃在我国学界尚杰教授就是这类人才的卓越典型。学院一直秉承着以研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发挥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上的积极作用。近5年以来,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在承办的4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共有我院12名硕博研究生和4名本科生做主题发言;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获取的各级别科研项目中,共有我院36名硕博研究和12名本科生参与了课题研究;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还将自己最新研究方向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有2篇博士论文和17篇硕士论文获学校优秀学位论文。另外,哲学基本理论研究中心还专门为本科生设立了导师制和教师科研接待日,确保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注入到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之中。放眼未来,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会发扬科研促进人才培养的优秀传统并继续将其作为新时代发展的核心任务,力争形成以新科研成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快速提升的新格局。

3.积极拓展哲学理论研究为辽宁社会服务的实践功能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目标有两个:一是理论研发,二是实践运用。中心的重点任务是将二者充分整合,形成合力,体现中心功能的完备性。东方哲学是中心未来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全面推动辽宁精神振兴是中心在新时代开拓的实践目标。中心将积极强化研究成果向辽宁实践的转化,围绕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文精神需要,开拓辽宁社会治理现代化精神内涵,助推辽宁老工业基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新一轮精神振兴发展。哲学基础理论与辽宁实践的充分结合,是辽宁时代振兴的需要,也是不可替代的辽宁哲学品格。

三、研究中心组织架构

1.中心设主任1名、中心所有研究人员按照研究方向组建5个研究团队,每个团队设带头人1名。中心主任和5个团队带头人组成中心工作领导小组。中心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规划中心研究方向、制定中心中长期发展任务、考核中心科研目标完成情况、决定中心经费投入支持的金额和力度、协调哲学学科重大学术活动等等。

2.中心队伍结构情况

中心研究实力,研究人员中教授占比不低于40%,目前各级职称的占比为11:3:13;所有研究人员均为哲学专任教师且均具有博士学位;哲学院全部科研骨干力量都用于中心之中,现已经形成一支研究实力强、研究目标明确、团结协作的科研团队。

四、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4-62602426

电子邮箱:luliangsha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