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耕以养身 读以明理——辽宁大学哲学院2025年“社会发展与哲学实践课程”顺利完成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5-10-14浏览次数: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2025年9月28日,辽宁大学哲学院针对2024级全体本科生顺利开展了“耕读研学”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沈抚示范区富硒实验基地万君农场为依托,通过致公党辽宁省委会与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通力协作,构建了富有成效的面向真实问题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本次社会实践以“面向真实问题,深化耕读实践”为核心,辽宁大学稀散元素化学研究所、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与辽宁大学哲学院多方协作,共同将理论研究与劳动实践深度融合。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对哲学专业的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聚焦真实问题、培养坚毅务实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天早上8点,哲学院师生在辽宁大学蒲河校区文华楼集合并前往沈抚改革示范区拉古满族乡万君农场,于9点30分顺利到达。稍作规整后,“耕读研学”活动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由辽宁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郭玲玲教授主持,现场议程紧凑有序、内容丰富务实。

  在致辞环节中,沈抚示范区拉古满族乡乡长赵晓丽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她指出,高校与地方的深度合作既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培育青年实践能力的关键载体,期待以此次研学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地协同发展。

随后,辽宁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史丽宏发表讲话,强调“耕读研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希望同学们在劳动中锤炼品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紧接着,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院长薛友林结合富硒农产品标准制定、稀散元素研究等领域,发布了系列真实科研问题,为研学活动锚定实践方向。

  随后,沈阳市政协教科卫体马今主任为同学们讲述红色故事,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深刻体会中国百年间的发展变化,增强红色信念。

  最后,哲学院2024级哲学专业刘琦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表达了投身耕读实践、探索真知真理的坚定决心。

  赵晓丽乡长与史丽宏书记共同为“辽宁大学哲学院耕读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揭牌,“耕读研学”实践活动全面展开。

  万君农场负责人王剑军女士细致讲解劳动要领,为实践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全体师生共分8组,师生齐上阵、同劳动,劳动时间近两个半小时。在领取手套等劳动用品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速度、比大小、比质量、比美感”的富硒甘薯劳作竞赛活动,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锤炼技能。实践环节尾声,8名小组代表依次分享劳动心得,畅谈从理论到实践的收获与感悟,史丽宏书记等5位老师为在劳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及个人颁发奖品。此次实践活动将思政课程融入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们在爱国主义、团队协作、劳动生活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让同学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的精神。

  从万君农场的农村劳动实践结束之后,哲学院师生又一同前往抚顺煤矿博物馆进行参观。抚顺作为东北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其煤矿产业发展历程是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典型缩影。作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同学们在参观中近距离感触着中国工业发展之伟大遗产,深刻领会了东北工业发展的历史与文化,以及新中国多年来发展的艰辛与不易。本次研学旨在通过对工业遗产的沉浸式考察,让同学们深入历史,领悟“艰苦奋斗、创新求变”的工业精神,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注入历史底蕴与精神动能。

期间,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员从馆藏矿井设备、矿工文献等实物中,系统梳理抚顺煤矿从近代开发到现代转型的完整历程。最后,全体师生一同实地观察了抚顺露天矿遗址,在这个“亚洲第一露天矿坑”的恢弘景观中,直观感知工业生产的规模与魄力,理解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变迁。同时,师生立足所见所闻,撰写感悟、拍摄纪实影像,优秀成果将获表彰与奖励。

当天下午近五点,全体师生返回学校,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落下帷幕。辽宁大学哲学院将持续推进“耕读研学”育人模式,以田间劳作、社会调研、实地参观等多元模式为实践载体,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并深刻助力师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